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法院文化 > 法官文苑
饮水不忘思源  司法不忘为民
作者:黄南州中级人民法院 扎西措毛  发布时间:2015-01-07 10:52:41 打印 字号: | |

   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让我有机会静下心来以“群众路线”为题,通过单位的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,从古人的格言、伟人的著作、领导的讲话和专家的讲座等学习渠道,获取理论知识并梳理体会,深感受益匪浅。其中有三句话,让我感悟颇深:
    第一句是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起源”,意思是,吃到树上结的果实,想到了结果实的树,喝到河中的水,想到了河水的来源。饮水思源,这朴素的良知,从自身的职业来讲,我工作的单位是“人民法院”,职业是“人民法官”,之所以都冠以“人民”两字,只因都离不开“人民”的本质属性。常言道“吃百姓饭,穿百姓衣,莫道百姓可欺,自己也是百姓”,人民是衣食父母,一粥一饭当思养育之恩,权力是人民所赋,一言一行不忘公仆之身,我们应该有说真心话、做本色人、想百姓事的人格魅力,应该有心怀感恩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真挚情怀。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,人们群众赋予了我权力,给与了我事业的舞台,若心里没有群众,就是忘本,若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,就是变质,如果滥用手中权力,就是对党和群众的背叛,同样,我们的审判事业,我们受理的这些绝大多数来自人民群众的案件,若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,一切便失去了依靠,成为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所以,只有搞清楚“为了谁、依靠谁、我是谁”这三个问题,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,以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,从群众实践中获取做好法院工作的动力源泉,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和衡量法院工作的重要标准,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,才能真正去践行群众路线,才能做到饮水思源。
     第二句是“夫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”。一个人,只有通过“照镜子”才能看见一个真实的自己,照出逼真、清晰、全面的自我。才可以使人保持清醒、增长智慧、少犯错误。只有照到位、照得准,才能真正实现为民、务实、清廉的目标。所以,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,首先,要选好镜子。站在“理论理想、党纪党章、民心民生、先辈先进”这四面镜子前,“照一照”自己在遵规守纪、敬业奉献、清正廉洁等方面的问题,看有没有做对不起党、对不起人民的“亏心事”;“照一照”自己在品质、作风、态度等方面的问题,看有没有做对不起群众的“伤心事”;“照一照”自己在为党奉献、为组织敬业、为人民服务等方面的问题,看有没有做对不起党组织的“违心事”。通过照镜子,找准改进的方向,找到改进的方法,不断自我修正,自我净化,自我提升。其次,要放下架子。“照镜子”的目的就是找瑕疵,挑毛病、找差距,改不足,所以,应放下架子,素面朝天“照镜子”。俗话说,“知屋漏者在宇下,知政失者在草野”,群众是一面绝好的镜子,在这面“镜子”中,我们所有的问题和不足都会以最直观、最明晰、最符合民意的方式呈现出来。群众对什么不满意?群众需要什么?群众想取得什么样的结果?是我们对照“镜子”修正、努力的方向。经常与群众沟通交流,真正融入百姓生活,我们的工作就有了准确的目标,我们的行为就容易被他们了解并理解,我们的形象才能在群众这面“镜子”中越来越好看!三人行必有我师,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,焦裕禄、宋鱼水、陈燕萍等先进典型是我们法院每个党员干部前进的标杆,我们身边许多普普通通的先进典型,他们的敬业精神、工作态度、工作方法都是我们看齐的准线,只要照照榜样这面镜子,就能找到差距所在,就能找到前进的动力。第三,要摒弃私欲。“欲如水,不遏则滔天;贪如火,不遏则燎原”。私欲是万恶之源,也是产生“四风”问题的根源,私欲克制不住,就会导致腐化堕落。习总书记指出,“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、私二字”。工作中只要一有私心杂念,就会干错事,甚至为所欲为。我们大多习惯于在一面镜子前整理自己,往往只是注重正面特别是“脸面”,而容易忽视背面或者一些“角落”。作为党员领导干部,不仅要经常照党章这面大镜子,还要经常照照党纪民心等多面镜子,正反上下都照一照,及时发现一些“死角”问题或自我色盲的问题。尤其是当前,要以八项规定为镜,以“四风”问题为镜,对照自己在为民务实清廉方面与别人之间的差距。同时,要照反面镜子,以反面教训为鉴,汲教训、鸣警钟,时刻做到遵守纪律不放松。事实证明,小节不能小觑,慎微才能清廉。只有从工作的细节入手,从工作的点滴做起,恪守秉公用权之责。增强廉洁自我的净化能力,做坚定理想信念的“明白人”,遵章守纪的“自律人”,踏踏实实干事,公平公正用权,才能保持一颗干净的心灵,一个清白的名声,一个高尚的追求,才能做一名公道正派、清正廉洁,无愧于党、无愧于组织、无愧于人民群众的好法官、好领导。
    第三句是“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”。 人民法院既是审判机关,也是群众工作部门,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,也是群众服务者。法院各项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。坚持群众观点是法院执法办案的自觉价值追求,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审判事业科学发展的正确途径,因此要努力使干警与人民群众感情更浓厚一些,服务更扎实一些。我的体会是:一要离群众更近些,让群众打官司更快捷一些。立案大厅、基层人民法庭是接触人民群众的第一道窗口,也是群众对法院的“第一印象”。因此要规范工作制度、改进服务态度、加强司法作风、完善功能设置,使这些窗口单位成为法院为民之窗、公信之窗。二要创新便民举措,让群众诉讼更方便一些。通过诉讼调解、上门服务,就地办案,巡回审判、司法救助等充分体现法院便民利民的智慧创新,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,使法官更多地走近农村、牧区,走进群众当中,关心百姓疾苦,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司法的温暖和力量。三要把案子办的更快一些,让公正来的更早一些。不讲效率的司法不是人民满意的的司法,案子越多越要提高办案效率。首先解决好对群众的感情态度问题,把群众当亲人,把群众事当家事,其次要改善工作方法,领导干部既要率先垂范,又要充分发挥指导、管理、调度的职能,合理配置并理顺各部门关系,加快执法办案进度。四要公正廉洁司法,促使办案质量不断提高。审判质量是司法的生命线,坚持公正司法,就是最根本、最直接的司法为民。提升审判质量,首先要在审判管理上下功夫 ,针对审判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,进一步细化管理、强化责任、加强监督,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,通过裁判文书公开、审判流程公开、执行信息公开“三大平台建设”构建起开放、动态、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,让群众参与司法,了解司法、监督司法,进而信任司法。其次,要在涉及民生案件上下更大功夫,民生关乎民心得失,要注意审理好婚姻家庭、劳动报酬,住房消费,食品卫生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,以此体民情、解民困、赢民心、提公信。五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,从根本上纠正作风问题。社会关注法院,群众评价法院,最直接的是看我们的言行举止,看我们办事与否认真,态度是否热情、工作是否负责,有时候我们的一声问候、一个笑脸、一把椅子、一杯茶水都可能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好媒介。换句话说,司法作风无小事。希望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真正要触及我们的灵魂,真正消除查找到的“四风”问题,使我们做到梳理案件更细心、化解矛盾更耐心、审理案件更公心。
    总之,通过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学习,我更加坚信,司法要服务群众,司法要依靠群众,走好群众路线,人民群众才能认同司法、才能参与司法、才能支持司法。只要心中始终牢记党的宗旨,把群众路线与审判事业紧密结合起来,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一定能让党放心,让人民群众满意!

责任编辑:仁青扎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