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,黄南法院在州委坚强领导、州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、州政府州政协大力支持,省法院精心指导下,努力在理念更新、推动发展中加压奋进、担当作为。全年受理案件4975件,结案率、执行“3+1”核心指标、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、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质效指标等,均排八个地区前列。全年共获得国家级荣誉5个、省级荣誉9个、州级荣誉8个。
01 深化模范机关建设
把讲政治、顾大局贯穿落实司法实践全过程,“从政治上看、从法治上办”的根基愈来愈牢。
贯彻落实首要政治任务。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深入理解忠诚与信仰、政治与法治等“十种关系”,推动落实“讲政治、顾大局”“从政治上看、从法治上办”,始终坚持“州委要求什么、强调什么,黄南法院就认真做什么”。深入贯彻“六个一”要求,夯实筑牢“强支部、用支部”导向。
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。坚持“五件大事”一体推进、“四个实践载体”一体落地,确定“生态环境司法”“改进执行工作”9个重点选题,一线调研14次,解决问题13件。组织实施“推动发展一件事”“建章立制一制度”,21个事项完成率94%,编发民事、刑事、行政案件庭审要领指引等7个工作指引。推动主责主业成效显现,在新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中,达标20项,同比趋优13项,12项指标排全省八个地区第一。
以“眼前有数据、心中有指标”为要求,推动“办案办成精品铁案、办文办成美文佳作、办事办得无可挑剔”。
对标先进补短板。横向同兄弟单位、部门对比,纵向同先进干警对比,从院机关、领导班子、部门、个人四个层面形成“质效双优”竞赛四张“找差距清单”,查找法院28项、班子13项、部门95项差距,逐项制定整改措施、评价方法。以“眼前有指标、心中有数据”为要求,分岗位制定“工作人员心中一张表”,以“重要的话说三遍、重要的事记三遍”为措施,促进“每一名工作人员心中对岗位工作要求、质效标准形成自我要求一张表,将工作要求转化为思想自觉、行动自觉”。
对标提升强本领。聚焦能力素质提升这个基本保证,围绕“七种能力”,制定《全州法院2023年能力提升计划》,以“定期定量+简单易行”方式,进行训练提升和成效测试。共开展专项测试4场,观摩、评比、讲评及集训、比武21次;编写典型案例32篇、撰写调研报告、论文26篇,3个庭审获“全省法院优秀庭审”,2个案例入选《青海法院知识产权十起典型案例》。
出台《贯彻“纠纷一次性解纷”若干措施》《推进诉源治理若干措施》《加强改进行政审判工作若干措施》《全面推进司法建议工作 深入践行能动司法若干措施》等制度规范
推动构建诉源治理大格局。推动出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施意见、黄南州行政调解办法,落实基层治理组织、行政机关责任。对行政机关开展3次培训,对调解组织开展5次培训,指导金融调解员化解纠纷171件。与36个基层组织、21个机关诉调对接,共委派、委托调解纠纷2671件,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42.17%,保持八个地区第一。
推动构建执源治理大格局。对外,构建党委领导、各方参与执行联动机制,州委平安办印发两个实施意见,与州公安局会签协作文件,解决“查人找物”困境,公安机关协助查询179名被执行人行动轨迹、代扣车辆14辆。对内,瞄准执行完毕率、到位率、首执案件终本率等“三大黄金指标”,提出“八大理念”“六项措施”,在确保权利实现“最后一公里”上下功夫。
贯彻“纠纷一次性解决”要求。制定防范衍生、内生案件发生,有效降低案件比、案访比“六条措施”。强化全流程服判息诉意识,最大程度防范二审、申请再审乃至信访的发生,服判息率92.75%。贯彻“审判抓履行、抓执行”要求,建立逆向思维,审判法官既管审判又管执行,一责到底,最大程度防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。
全面推进司法建议工作。及时响应省院要求,制定推进工作“十条措施”,延伸审判职能,弥补社会治理短板,从根源上减少诉讼执行案件,强化司法与行政互动、深化“府院联动”。共发出司法建议21份,反馈率100%。
始终坚持在提升司法能力上下功夫,连续三年实施《全州法院能力提升计划》。
加强改进民事审判。办结民商事案件3357件。提炼总结《民商事案件裁判思维导图》,推广“裁判思维+信息技术”为特征的裁判方法,帮助法官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厘清法律关系,准确归纳事实争点、法律适用争点。裁判质量显著提高,八个地区中一审裁判被发改率最低。强化审判流程节点管控,案件平均办理时间35.4天,为八个地区最短。妥善化解涉案标的5个亿、关联标的87亿的同赛高速EPC合同纷争,调处债权人申请国有企业破产案。
加强改进刑事审判。办结刑事案件117件。制定以当庭宣判为要求、倒逼庭审实质化的措施,促进庭上查明案件事实、确认法律适用。在全州5家法院开展院长办案“示范庭”观摩活动,统一一二审庭审提纲基本规范,示范庭中通过“庭审小结”等措施实现庭审实质化,当庭显现胜败皆明效果。推广普及“量刑表”制度,对检察机关量刑建议进行实质性审查,规范法庭辩论阶段的审查采信。刑事案件上诉率八个地区最低。
加强改进行政审判。从强化裁判能力、推进实质性化解、助力法治政府建设、加强质效管理四方面、17个具体事项入手,强化行政审判特有的审判理念,研究把握行政诉讼特有的规律,提炼总结《行政审判基本思路》。发布6件典型案例和行政审判白皮书,邀请行政机关召开座谈会、培训会7次,旁听庭审267人次,走访行政机关11次,通报行政案件审判情况4期。妥善处理多起涉路、涉拆迁可能引发的群体性诉讼案件。连续三年发布《行政审判白皮书》。
加强改进执行工作。办结执行案件1632件。根据省院新导向,修订完善“7+1”工作模式,精细化构建执行团队工作分工、运行机制,执行威慑与信用修复措施并重,开展“利剑出鞘”等集中执行行动,涉党政机关案件全部执结,6件涉恶案件彻底实现“黑财清底”目标。执结率99.82%,高出全省平均值10.49个百分点、高出全国平均值7.9个百分点,“3+1”核心指标保持八个地区第一。
出台《黄南法院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四项要求》等指导性文件。
贯彻落实“阅核”制度。压实院庭长对案件办理全流程监管责任。对程序性事项,通过办案系统以“静默式监管”及其他具体有效的方式进行;对实体性内容,通过对文书事实认定、法律适用、裁判结果及文书质量四方面进行全面阅核。制度推行以来,院庭长监管的“实质化”显著加强,担任审判长带头办案、旁听庭审、列席合议庭的主动性普遍提升;“合而不议”“挂名合议”的现象明显减少;法官们普遍反映结案后的“踏实感”大大提升。
改进审判管理机制。为贯彻新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,针对性提出质量、效率、效果指标“拧在一起抓”的九项措施,表格式对审判人员提出47项“底层指标”要求、对执行人员提出45项“底层指标”要求,通过底层指标确保核心指标“水到渠成”。开展庭审、裁判文书,法官之间相互“挑毛病”活动,相互促进、相互提升,举一反三。强化“换位思考”“如我在诉”意识,立足抓实“一对一”诉讼服务规程,丰富司法为民举措。
推进全员考核。发挥考核的牵引、拉动、撬动效应,对人员,实行“岗位工作清单制”,推行“基本工作量”“饱和工作量”制度,通过案件折算确定“标准件”,以给案件“称斤给两”的方式兑现绩效奖金;对部门,确定“部门职责清单”,实行“减分制”为主的评价法。